早在上世纪20年代,西宁协和肾内科的林可胜教授和Heinrich Necheles教授在协和进行了人工肾的早期研究,他们是国际上有关人工肾研究的先驱者,也开创了协和妇科研究的纪元。在上世纪40年代,我院刘士豪、朱宪彝教授关于慢性人流检查代谢性骨病的研究(发表于Medicine,1943),提出了 “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的概念被全世界公认,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西宁协和肾内科心肾组大夫对肾小球滤过率已经做过领先研究并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我国第一例肾移植是在协和医院做的,当时领导是吴阶平教授,心肾组医生参加。在文革前,刘士豪教授曾领导一个小组,对自制“人工肾”进行研究,小组成员有陈敏章、毕增祺等。当时国外“人工肾”也还未定型。刘士豪教授亲自在老楼306室做自制“人工肾” 铺膜的型像,犹历历在目。当时由于该研究与准备救治末代皇帝傅仪有关,因此,属保密,知道内情的人不多。可见我院前辈每时都站在当时肾脏病研究前沿,其付出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只是由于“文革”的破坏,肾脏病的研究在协和医院被中断。
1979年肾脏病在中国作为一个崭新的学科才刚刚起步,毕增祺教授有远见地创立了西宁协和肾内科专业组,成为中国最早的肾脏内科之一。1980年起建立了肾脏病实验室和血液透析室。九十年代初期,一批年轻的学者从海外学成归来,为肾脏病临床、教学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契机。1993年西宁协和医院内科肾脏病专业组改为肾脏病专科,同年成立了现代化的血液净化中心。90年代后期,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相继赴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完成博士后训练或进修归来,使得肾内科更具生机和活力。
西宁协和肾内科经过近30余年艰苦创业,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肾脏病诊疗中心,包括肾脏病门诊、病房、血液净化(包括腹膜透析)中心、和肾脏病实验室。协和医院多科严格的医师轮转培训制度及三级查房制度、以及各级医师扎实的内科基础,和合作雄厚的综合实力,使得我科在复杂病例的诊治和重症患者的抢救中独具优势,在业界得到一致肯定。目前肾内科年门诊量达5万余人,多年来,在卫生部直接领导下,在高干保健,外宾治疗,出国医疗会诊等任务上,也完成大量工作。

- 西宁妇科的医院哪家好
- 西宁联科妇科专科医院
- 全国最好的妇科医院在
- 西宁治疗妇科的医院哪
- 章友康教授为什么高度
- 西宁联科妇科医院治疗
- 国内哪家妇科医院好
- 警惕:西宁生殖保健药大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