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最主要器官之一。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缺乏或很少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早期就诊率非常低,许多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或药物流产,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治疗代价十分高昂。慢性肾脏病犹如“隐身杀手”,如影随形地伴随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常见慢性病,最终造成严重的肾脏损害。庞大的治疗费用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我们对肾脏病的长期忽视和低估,使我们对身边的这一“沉默杀手”视而不见,贻误了早期诊断,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随着人们对肾脏病的不断认识和重视,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公布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检测和防治指南/肾脏病病人生存质量指导(K/DOQI)》正式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的概念。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将依靠是否存在肾损伤证据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综合判断。其中,结合个体的年龄、体重和血肌酐值,用公式推算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比传统使用的血肌酐更能早期反映肾损害,从而将肾脏病范畴进一步扩大和延伸,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根据新的慢性肾脏病定义,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1%,1-5期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别达到3.3%、3.0%、4.3%、0.2%、0.1%。这意味着在美国,每9位正常人中就有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而更多人则处于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之下。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是大量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被漏诊和贻误诊断确实是现实问题。
除肾功能减退带来的种种严重后果之外,慢性肾脏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慢性肾脏病各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相当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在进入终末期妇科之前已死于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肾脏损害的指标(如血肌酐、尿白蛋白和尿酸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或纠正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后均可使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
因此,慢性肾脏病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对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尤其重要。